游戏在幼儿智商进步中有哪些用途
游戏是幼儿生理和心理进步的需要,也是幼儿体、智、德、美全方位进步的需要。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(试行)指出: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,尊重幼儿身心进步的规律和学习特征,以游戏为基本活动。游戏中有动作,有情节,有玩具和游戏材料,符合幼儿认知的特征,能唤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,激起幼儿积极的感知、察看、注意、记忆、思维、想象等,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促进幼儿智商的进步。
1、游戏有益于幼儿认识周围事物,增涨知识。
游戏是幼儿对生活的反映。在游戏中,幼儿广泛地接触各玩具和材料,通过我们的感知,知道物体的性质、特点、作用与功效等,使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得以加深和巩固。比如,在玩滑梯的游戏中,通过爬上和滑下的运动,体验到高低的变换,理解高、低、上、下等方位定义。总之,游戏使幼儿增进对周围事物的认识,获得物理常识、数理逻辑常识、社会性常识,并在外部动作操作和内部理解、巩固的心理活动中,进步感知觉能力和注意力、记忆力等智商原因。
2、游戏有益于幼儿语言的进步。
幼儿在游戏过程中,通过语言与同伴交流,进行协商、计划、设计,完成对游戏内容、角色、玩具或材料、规则、背景的安排,如此既利于幼儿的语言组织,又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进步。比如,在角色游戏《拔萝卜》中,第一要熟知故事内容,然后分配角色,设计规则,筹备用具,安排场景等,这类都不能离开语言的参与。幼儿通过生动、具体的语言运用,调节我们的游戏行为,也以具体的感知和动作,变换我们的语言,从而进步了语言,并以语言为中介建构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理解,进步幼儿的智商。
3、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的进步。
虚拟性或象征性是游戏常见特点,并以假装或好象是为标志或条件,给幼儿提供了想象的充分自由和空间。如此,幼儿在游戏中不只以物代物,而且可以一物代多物或多物代一物,不只能自己假装成别人,而且可以串演多个变换角色或多人一同饰演一个角色。这有益于幼儿想象力的进步,尤其是促进了创造性想象的进步。比如,幼儿在游戏中,小板凳可以当小汽车,还可以当沙发;他可以当司机,还可以当警察等。幼儿游戏中的这类想象力的进步,也为幼儿思维的创造性及流畅性、灵活性的进步,打下了基础。
4、游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进步。
积极参与游戏的幼儿要不断地考虑,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况并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。如在有角色饰演的游戏中,幼儿要第一确定游戏的主题和情节。他们要相互商量是玩过家家,还是捉迷藏。确定了主题、情节,还要分配角色,选择用什么物体来代替什么用具;没现成的,还要想方法去探寻或制作。玩捉迷藏时还要考虑搭建什么,用什么材料、形状等,怎么样才能美观匀称,怎么样才能坚固不会倒塌等。这类都需要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、考虑,同时幼儿通过思维活动的内部操作经验,能有效地解决问题,在游戏中促进思维的进步。